加入收藏
首页 > yl6809永利 > 正文

我院翻译硕士教育中心开展“ChatGPT时代翻译技术的发展与应用”专题讲座

作者:凌冬、贺莺 时间:2023-04-21 点击数:

419日下午,应我院邀请,中国外文局翻译院智能翻译实验室执行主任、中国翻译协会翻译技术委员会秘书长、北京外国语大学高级翻译学院王华树副教授为师生做“ChatGPT时代翻译技术的发展与应用专题讲座。我院翻译硕士学位点负责人贺莺教授主持讲座,翻译硕士研究生及高年级本科生两百余人在云端参加了讲座。

近年来,基于人工智能的翻译技术取得了突破性的发展,主要方向是神经机器翻译(NMT)。通过深度学习、增量学习、集成式翻译,机器翻译在质量和速度方面都有了显著提升。2022年底,新一代对话式人工智能ChatGPT横空出世,成为人工智能领域的现象级应用。ChatGPT的同类产品,谷歌Bard,微软Sydney,百度ERNIEBot(文心一言)纷至沓来,共同被语言学家乔姆斯基誉为通用人工智能地平线上的第一缕曙光。面向未来,人工智能将对翻译教育理念和实践生态产生怎样的影响,成为翻译师生共同关心的热点话题。鉴于此,我院翻译硕士教育中心走近高级职业翻译系列讲座开辟专场,对这一话题展开探讨。

王华树副教授在讲座中系统梳理了人工智能时代翻译技术的发展过程及概况,介绍了ChatGPT的主要功能、重要意义及引发的系列问题。他采用SWOT模型辩证分析了NMT机器翻译技术的优劣;以现场案例向展示了人机交互翻译模式的典型应用场景;介绍了当前形势下语言服务行业对翻译人员的新型要求,展望了未来企业人才需求趋势以及翻译技术应用趋势。他指出,立足当下,放眼未来,人工智能时代的翻译教育也会产生众多新的变化。

在互动环节,面对同学们对翻译技术发展现状与人工翻译发展前景的担忧,王华树老师引导大家理性思考人与技术的关系问题。他指出,所有工具在赋能于人的同时都会造成某种异化和恐慌。但历史的演进轨迹似乎是人机可以各擅其能,美美与共。两者不是简单二元对立关系,而是共生关系。他还与大家共同探讨了翻译技术带来的部分人机伦理问题,叮嘱同学们在翻译技术迅速发展的时代,做一个终身学习者,慎思明辨、笃行致远,积极学习和应用翻译技术,积极融入时代发展浪潮。

讲座紧跟时代前沿,追踪热点问题,帮助与会师生对翻译在人工智能时代的发展前景形成来更为清晰全面的认识。

王华树副教授为翻译学博士,北京外国语大学高级翻译学院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国外文局翻译院智能翻译实验室执行主任,中国翻译协会翻译技术委员会秘书长,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外语教育技术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国际翻译家联盟技术委员会成员,《中国科技术语》编委。研究领域主要包括翻译与本地化技术、语言服务管理等。主持2022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数字人文视域下译者数字素养研究等国家级、省部级及校级科研项目十余项。出版《翻译搜索指南》《人工智能时代翻译技术研究》《计算机辅助翻译概论》《应用程序本地化》《翻译与本地化项目管理》等翻译技术研究专著和教材。在《中国翻译》《上海翻译》《外语界》《外语电化教学》以及The Interpreter and Translator Trainer 等高水平期刊发表论文70余篇。其在《中国翻译》2023年最新一期发表的论文首次提出了构建国家翻译技术能力的观点,引起了国内外广泛关注。

电话: 0574-87600321         邮编: 315211 
地址: 浙江省宁波市江北区风华路818号李达三外语楼